䷰ 巳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革卦。到了己日才有诚信。开始、通达、适宜、正固。懊恼消失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☱☲離下兌上。革:巳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夫民可與習常,難與適變;可與樂成,難與慮始。故革之為道,即日不孚,「巳日乃孚」也。孚,然後乃得「元亨利貞,悔亡」也。巳日而不孚,革不當也。悔吝之所生,生乎變動者也。革而當,其悔乃亡也。[疏]正義曰:「革」者,改變之名也。此卦明改制革命,故名「革」也。「巳日乃孚」者,夫民情「可與習常,難與適變,可與樂成,難與慮始」。故革命之初,人未信服,所以「即日不孚,巳日乃孚」也。「元亨利貞悔亡」者,為革而民信之,然後乃得大通而利正也。悔吝之所生,生乎變動,革之為義,變動者也。革若不當,則悔吝交及,如能大通利貞,則革道當矣。為革而當,乃得亡其悔吝,故曰「元亨,利貞,悔亡」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事多变动,坚守正道;顺天应人,实施变革。得此卦者,凡事均在变动之中,宜去旧立新,以应革新之象,则会吉祥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離下,兌上。 革:已日乃孚,元亨,利貞,悔亡。革,變革也。兌澤在上,離火在下,火然則水乾,水決則火滅,中、少二女,合爲一卦,而少上、中下,志不相得,故其卦爲革也。變革之初,人未之信,故必已日而後信。又,以其內有文明之德,而外有和說之氣,故其佔爲有所更革,皆大亨而得其正,所革皆當,而所革之悔亡也。一有不正,則所革不信不通,而反有悔矣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革,巳日乃孚,元亨,利貞,悔亡。革者,變其故也。變其故,則人未能遽信,故必巳日,然後人心信從。元亨利貞,悔亡,弊壞而後革之,革之所以致其通也,故革之而可以大亨;革之而利於正,道則可久而得去故之義;无變動之悔,乃悔亡也。革而无甚益,猶可悔也,況反害乎?古人所以重改作也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革卦兑上离下,为坎宫四世卦。革就是需要变革,提醒占筮者需要变革才会更进一步。
䷇ 比。吉。原筮(shì),元永貞,無咎。不寧方來,後夫凶。比卦。吉祥。考察占筮,开始而长久正固,没有灾难。从不安定中刚刚转变过来,后到的会有凶祸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☵☷坤下坎上。比:吉,原筮,元永貞,無咎。不寧方來,後夫兇。[疏]正義曰:「比吉」者,謂能相親比而得具吉。「原筮,元永貞,無咎」者,欲相親比,必能原窮其情,筮決其意,唯有元大永長貞正,乃得無咎。「元永貞」者,謂兩相親比,皆須「永貞」。「不寧方來」者,此是寧樂之時,若能與人親比,則不寧之方,皆悉歸來。「後夫兇」者,夫,語辭也。親比貴速,若及早而來,人皆親已故在先者吉。若在後而至者,人或疏己,親比不成,故「後夫兇」。或以「夫」為丈夫,謂後來之人也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水行地上,亲比欢乐;人情亲顺,百事无忧。得此卦者,可获朋友之助,众人之力,谋事有成,荣显之极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坤下,坎上。 比:吉。原筮,元永貞,無咎。不寧方來,後夫兇。比,毗意反。比,親輔也。九五以陽剛居上之中,而得其正,上下五陰,比而從之,以一人而撫萬邦,以四海而仰一人之象。故筮者得之,則當爲人所親輔。然必再筮以自審,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,然後可以當衆之歸而無咎。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,亦將皆來歸之。若又遲而後至,則此交已固,彼來已晚,而得兇矣。若欲比人,則亦以是而反觀之耳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比吉,原筮,元永貞,无咎。不寧方來,後夫凶。比,吉道也。人相親比,自為吉道,故雜卦云「比樂師憂」。人相親比,必有其道,苟非其道,則有悔咎,故必推原占,決其可比者。而比之筮謂,占決卜度,非謂以蓍龜也。所比得元永貞,則无咎。元謂有君長之道,永謂可以常久,貞謂得正道。上之比下,必有此三者,下之從上,必求此三者,則无咎也。人之不能自保其安寧,方且來求親比,得所比,則能保其安。當其不寧之時,固宜汲汲以求比,若獨立自恃,求比之志不速而後,則雖夫亦凶矣。夫猶凶,况柔弱者乎?夫,剛立之稱,傳曰「子南夫也」,又曰「是謂我非夫」。凡生天地之間者,未有不相親比而能自存者也。雖剛柔之至,未有能獨立者也。比之道,由兩志相求,兩志不相求,則暌矣。君懷撫其下,下親輔於上,親戚朋友鄉黨皆然,故當上下合志以相從。苟无相求之意,則離而凶矣。大抵人情相求則合,相持則暌,相持相待莫先也,人之相親,固有道,然而欲比之志,不可緩也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比卦坎上坤下,为坤宫归魂卦。比为相亲相依附之意,长期如此,就会无咎,所以吉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