䷰ 巳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革卦。到了己日才有诚信。开始、通达、适宜、正固。懊恼消失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☱☲離下兌上。革:巳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夫民可與習常,難與適變;可與樂成,難與慮始。故革之為道,即日不孚,「巳日乃孚」也。孚,然後乃得「元亨利貞,悔亡」也。巳日而不孚,革不當也。悔吝之所生,生乎變動者也。革而當,其悔乃亡也。[疏]正義曰:「革」者,改變之名也。此卦明改制革命,故名「革」也。「巳日乃孚」者,夫民情「可與習常,難與適變,可與樂成,難與慮始」。故革命之初,人未信服,所以「即日不孚,巳日乃孚」也。「元亨利貞悔亡」者,為革而民信之,然後乃得大通而利正也。悔吝之所生,生乎變動,革之為義,變動者也。革若不當,則悔吝交及,如能大通利貞,則革道當矣。為革而當,乃得亡其悔吝,故曰「元亨,利貞,悔亡」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事多变动,坚守正道;顺天应人,实施变革。得此卦者,凡事均在变动之中,宜去旧立新,以应革新之象,则会吉祥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離下,兌上。 革:已日乃孚,元亨,利貞,悔亡。革,變革也。兌澤在上,離火在下,火然則水乾,水決則火滅,中、少二女,合爲一卦,而少上、中下,志不相得,故其卦爲革也。變革之初,人未之信,故必已日而後信。又,以其內有文明之德,而外有和說之氣,故其佔爲有所更革,皆大亨而得其正,所革皆當,而所革之悔亡也。一有不正,則所革不信不通,而反有悔矣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革,巳日乃孚,元亨,利貞,悔亡。革者,變其故也。變其故,則人未能遽信,故必巳日,然後人心信從。元亨利貞,悔亡,弊壞而後革之,革之所以致其通也,故革之而可以大亨;革之而利於正,道則可久而得去故之義;无變動之悔,乃悔亡也。革而无甚益,猶可悔也,況反害乎?古人所以重改作也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革卦兑上离下,为坎宫四世卦。革就是需要变革,提醒占筮者需要变革才会更进一步。
䷊ 泰。小往大來,吉亨。泰卦。小的前往,大的来到,吉祥通达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☷☰乾下坤上。泰:小往大來,吉亨。[疏]正義曰:陰去故「小往」,陽長故「大來」,以此吉而亨通。此卦亨通之極,而四德不具者,物既太通,多失其節,故不得以為元始而利貞也。所以《象》雲「財成」、「輔相」,故四德不具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小往大来,通泰吉祥;泰极转否,事宜固守。得此卦者,否极泰来,鸿运当头,诸事皆顺,但须防乐极生悲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乾下,坤上。 泰:小往大來,吉亨。泰,通也。爲卦天地交而二氣通,故爲泰。正月之卦也。小,謂陰。大,謂陽。言坤往居外,乾來居內。又自《歸妹》來,則六往居四,九來居三也。佔者有陽剛之德,則吉而享矣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泰,小往大來,吉,亨。小謂陰,大謂陽。往,往之於外也;來,來居於內也。陽氣下降,陰氣上交也。陰陽和暢則萬物生,遂天地之泰也。以人事言之,大則君上,小則臣下,君推誠以任下,臣盡誠以事君,上下之志通,朝廷之泰也。陽爲君子,陰爲小人,君子來處於內,小人往處於外,是君子得位,小人在下,天下之泰也。泰之道,吉而且亨也,不云元吉、元亨者,時有污隆,治有小大,雖泰,豈一槩哉?言吉、亨則可包矣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泰卦坤上乾下,为坤宫三世卦。此卦所失者小,所得者大,若是占得此卦,将会失小而得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