䷰ 巳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革卦。到了己日才有诚信。开始、通达、适宜、正固。懊恼消失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☱☲離下兌上。革:巳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夫民可與習常,難與適變;可與樂成,難與慮始。故革之為道,即日不孚,「巳日乃孚」也。孚,然後乃得「元亨利貞,悔亡」也。巳日而不孚,革不當也。悔吝之所生,生乎變動者也。革而當,其悔乃亡也。[疏]正義曰:「革」者,改變之名也。此卦明改制革命,故名「革」也。「巳日乃孚」者,夫民情「可與習常,難與適變,可與樂成,難與慮始」。故革命之初,人未信服,所以「即日不孚,巳日乃孚」也。「元亨利貞悔亡」者,為革而民信之,然後乃得大通而利正也。悔吝之所生,生乎變動,革之為義,變動者也。革若不當,則悔吝交及,如能大通利貞,則革道當矣。為革而當,乃得亡其悔吝,故曰「元亨,利貞,悔亡」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事多变动,坚守正道;顺天应人,实施变革。得此卦者,凡事均在变动之中,宜去旧立新,以应革新之象,则会吉祥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離下,兌上。 革:已日乃孚,元亨,利貞,悔亡。革,變革也。兌澤在上,離火在下,火然則水乾,水決則火滅,中、少二女,合爲一卦,而少上、中下,志不相得,故其卦爲革也。變革之初,人未之信,故必已日而後信。又,以其內有文明之德,而外有和說之氣,故其佔爲有所更革,皆大亨而得其正,所革皆當,而所革之悔亡也。一有不正,則所革不信不通,而反有悔矣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革,巳日乃孚,元亨,利貞,悔亡。革者,變其故也。變其故,則人未能遽信,故必巳日,然後人心信從。元亨利貞,悔亡,弊壞而後革之,革之所以致其通也,故革之而可以大亨;革之而利於正,道則可久而得去故之義;无變動之悔,乃悔亡也。革而无甚益,猶可悔也,況反害乎?古人所以重改作也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革卦兑上离下,为坎宫四世卦。革就是需要变革,提醒占筮者需要变革才会更进一步。
䷩ 益。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。益卦。适宜有所前往,适宜渡过大河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☴☳震下巽上。益: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。[疏]正義曰:「益」者,增足之名,損上益下,故謂之益。下巳有矣,而上更益之,明聖人利物之無巳也。損卦則損下益上,益卦則損上益下,得名皆就下而不據上者,向秀雲:「明王之道,志在惠下,故取下謂之損,與下謂之益。」既上行惠下之道,利益萬物,動而無違,何往不利,故曰「利有攸往」。以益涉難,理絕險阻,故曰「利涉大川」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损上益下,奋发有为;进取成名,商贾获利。得此卦者,正当好运,奋发图进,得人帮助,能获名利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震下,巽上。 益: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。益,增益也。爲卦損上卦初畫之陽,益下卦初畫之陰,自上卦而下於下卦之下,故爲益。卦之九五、六二,皆得中正。下震上巽,皆木之象,故其佔利有所往,而利涉大川也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益,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。益者,益於天下之道也,故利有攸往。益之道,可以濟險難,利涉大川也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益卦巽上震下,为巽宫三世卦。益卦为损益、收益之意,利有所往,利涉大川,多主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