䷱ 元吉,亨。鼎卦。最为吉祥,通达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☲☴巽下離上。鼎:元吉,亨。革去故而鼎取新,取新而當其人,易故而法制齊明,吉然後乃亨,故先「元吉」而後「亨」也。鼎者,成變之卦也。革既變矣,則制器立法以成之焉。變而無制,亂可待也。法制應時,然後乃吉;賢愚有別,尊卑有序,然後乃亨,故先「元吉」而後乃「亨」。[疏]正義曰:鼎者,器之名也。自火化之後鑄金,而為此器以供烹飪之用,謂之為鼎。亨飪成新,能成新法。然則鼎之為器,且有二義:一有亨飪之用,二有物象之法,故《彖》曰「鼎,象也,明其有法象也」。《雜卦》曰「革去故」而「鼎取新」,明其亨飪有成新之用。此卦明聖人革命,示物法象,惟新其制,有「鼎」之義,「以木巽火」,有「鼎」之象,故名為《鼎》焉。變故成新,必須當理,故先元吉而後乃亨,故曰「鼎,元吉,亨」也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因败致功,因人成事;万事通达,平步青云。得此卦者,时运正佳,能得到朋友的帮助,取得不错的成就。与人合伙共事更佳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巽下,離上。 鼎:元吉亨。鼎,烹飪之器。爲卦下陰爲足,二三四陽爲腹,五陰爲耳,上陽爲鉉,有鼎之象。又以巽木入離火,而致烹飪,鼎之用也。故其卦爲鼎。下巽,巽也,上離爲目,而五爲耳,又內巽順而外聰明之象。卦自《巽》來,陰進居五,而下應九二之陽,故其佔曰元亨。吉,衍文也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鼎:元吉亨。以卦才言也。如卦之才,可以致元亨也。止當云元亨,文羨吉字。卦才可以致元亨,未便有元吉也。彖復止云元亨,其羨明矣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鼎卦离上巽下,为离宫二世卦。鼎为鼎定、和美之意,多主吉,但对诉讼、求官不利。
䷨ 损。有孚,元吉,無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,二簋(guǐ)可用享。损卦。有诚信,最为吉祥,没有灾难,可以正固。适宜有所前往。要使用什么?二簋就可以用来献祭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☶☱兌下艮上。損:有孚,元吉,無咎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[疏]「損有孚」至「可用享」。○正義曰:「損」者,減損之名,此卦明損下益上,故謂之「損」。「損」之為義,「損下益上」,損剛益柔。損下益上,非補不足者也。損剛益柔,非長君子之道者也。若不以誠信,則涉諂諛而有過咎,故必「有孚」,然後大吉,無咎可正,而「利有攸往」矣,故曰「損有孚,元吉,無咎可貞,利有攸往」也。先儒皆以無咎、可貞,各自為義,言既吉而無咎,則可以為正。準下王注《彖》辭雲:「損下而不為邪,益上而不為諂,則何咎而可正。」然則王意以無咎、可貞共成一義,故莊氏雲:「若行損有咎,則須補過以正其失。」今行損用信,則是無咎可正,故云「無咎可貞」。竊謂莊氏之言得正旨矣。「曷之用,二簋可用享」者,明行損之禮,貴夫誠信,不在於豐。既行損以信,何用豐為?二簋至約,可用享祭矣,故曰「曷之用,二簋可用享」也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损下益上,损盈益虚;先难后易,量入为出。得此卦者,损己利人,虽然开始会有所不顺,但付出总会有所回报,因祸得福之象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兌下,艮上。 損:有孚,元吉、無咎、可貞、利有攸往。損,減省也。爲卦損下卦上畫之陽,益上卦上畫之陰,損兌澤之深,益艮山之高,損下益上,損內益外,剝民奉君之象,所以爲損也。損所當損,而有孚信,則其佔當有此下四者之應矣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簋,音軌。言當損時,則至薄無害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損,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*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損,減損也。凡損抑其過以就義理,皆損之道也。損之道必有孚誠,謂至誠順於理也。損而順理則大善而吉,所損无過差而貞固常行,而利有所往也。人之所損,或過、或不及、或不常,皆不合正理,非有孚也。非有孚則无吉而有咎,非可貞之道,不可行也。損者,損過而就中,損浮末而就本實也,聖人以寧儉為禮之本,故為損。發明其義以享祀言之,享祀之禮,其文最繁,然以誠敬為本,多儀傋物,所以將飾其誠敬之心,飾過其誠則為偽矣。損飾所以存誠也,故云「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」。二簋之約可用享祀,言在乎誠而已,誠為本也,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勝也。峻宇雕墻本於宮室,酒池肉林本於飲食,淫酷殘忍本於刑罰,窮兵黷武本於征討,凡人欲之過者,皆本於奉養,其流之遠則為害矣。先王制其本者,天理也。後人流於末者,人欲也。損之義,損人欲以復天理而已。註*曷:ㄏㄜˊ,何也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损卦艮上兑下,为艮宫三世卦。损象征损益、减少,为损己之兆,多主不吉,但只要坚守诚信,就会有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