䷏ 初六:鳴豫,凶。初六。响应愉悦的态度,有凶祸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初六:鳴豫,兇。處豫之初,而特得志於上,樂過則淫,志窮則兇,豫何可鳴?《象》曰:「初六鳴豫」,志窮兇也。[疏]正義曰:「鳴豫」者,處豫之初,而獨得應於四,逸豫之甚,是聲鳴於豫。但逸樂之極,過則淫荒。獨得於樂,所以「兇」也。[疏]正義曰:釋「鳴豫」之義。而初時鳴豫,後則樂志窮盡,故為「兇」也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邵雍解凶:得此爻者,不顺,有口舌之争,前进有阻力。做官的不要得意忘形,须谨慎,以免生祸。读书人则可能会一鸣惊人。
䷏ 六三:盱(xū)豫,悔。 遲有悔。六三。向上瞻望而愉悦,懊恼。行动迟缓也有懊恼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六三:盱豫悔,遲有悔。居下體之極,處兩卦之際,履非其位,承「動豫」之主。若其睢盱而豫,悔亦生焉。遲而不從,豫之所疾,位非所據,而以從豫進退,離悔宜其然矣。《象》曰:盱豫有悔,位不當也。[疏]正義曰「盱豫悔」者,六三履非其位,上承「動豫」之主。「盱」謂睢盱。睢盱者,喜說之貌。若睢盱之求豫,則悔吝也。「遲有悔」者,居豫之時,若遲停不求於豫,亦有悔也。[疏]正義曰:解其「盱豫有悔」之義,以六三居不當位,進退不得其所,故「盱豫有悔」。但《象》載經文,多從省略。經有「盱豫有悔」、「遲有悔」,兩文具載,《象》唯雲「盱豫有悔」,不言「遲」者,略其文也。故直雲「盱豫」。舉其欲進,略雲「有悔」,舉其遲也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邵雍解凶:得此爻者,投机取巧,是非不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