䷃ 蒙。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噬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利貞。蒙卦。通达。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儿童,是蒙昧的儿童来求我。初次占筮,告诉他结果;两次三次占筮,是亵渎神明;亵渎就不告诉他。适宜正固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☶☵坎下艮上。蒙: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、三瀆,瀆則不告。「筮」,筮者決疑之物也。童蒙之來求我,欲決所惑也。決之不一,不知所從,則復惑也。故初筮則告,再、三則瀆。瀆,蒙也。能為初筮,其唯二乎?以剛處中,能斷夫疑者也。利貞。「蒙」之所利,乃利正也。夫明莫若聖,昧莫若蒙。蒙以養正乃聖功也。然則養正以明,失其道矣。[疏]「蒙亨」至「瀆則不告」。○正義曰:蒙者,微昧闇弱之名。物皆矇昧,唯原亨通,故云「蒙、亨」。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」者,物既闇弱而意原亨通,即明者不求於闇,即匪我師德之高明往求童蒙之闇,但闇者求明,明者不諮於闇,故云「童蒙求我」也。「初筮告」者,初者,發始之辭;筮者,決疑之物。童蒙既來求我,我當以初始一理剖決告之。「再三瀆,瀆則不告」者,師若遲疑不定,或再或三,是褻瀆,瀆則不告。童蒙來問,本為決疑,師若以廣深二義再三之言告之,則童蒙聞之,轉亦瀆亂,故不如不告也。自此以上,解「蒙亨」之義。順此上事,乃得「亨」也。故「亨」文在此事之上也。不雲「元」者,謂時當蒙弱,未有元也。○注「初筮告」。○正義曰:「初筮則告」者,童蒙既來求我,我當以初心所念所筮之義,一理而剖告之。「再三則瀆,瀆,蒙也」者,若以棄此初本之意,而猶豫遲疑,岐頭別說,則童蒙之人,聞之褻瀆而煩亂也。故「再三則瀆,瀆,蒙也」。「能為初筮,其唯二乎」者,以《彖》雲「初筮告,以剛中」者,剛而得中故知是二也。[疏]「利貞」。○正義曰:貞,正也。言蒙之為義,利以養正,故《彖》雲「蒙以養正」,乃「聖功也」。若養正以明,即失其道也。○注「然則養正以明失其道」。○正義曰:「然則養正以明,失其道」者,言人雖懷聖德,若隱默不言,人則莫測其淺深,不知其大小,所以聖德彌遠而難測矣。若彰顯其德,茍自發明,即人知其所為,識其淺深。故《明夷》注云「明夷蒞眾,顯明於外,巧所避」是也。此卦,《系辭》皆以人事明之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智慧未开,蒙昧闭塞;犹豫不决,缺乏果断。得此卦者,智慧犹如童蒙,不辨是非,迷失方向;若能顺贤师良友之教,启其聪明则亨通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坎下,艮上。蒙: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利貞。告,音谷。三,息暫反。瀆,音獨。艮,亦三畫卦之名。一陽止於二陰之上,故其德爲止,其象爲山。蒙,昧也,物生之初,矇昧未明也。其卦以坎遇艮,山下有險,蒙之地也,內險外止,蒙之意也。故其名爲蒙。「亨」以下,佔辭也。九二,內卦之主,以剛居中,能發人之蒙者,而與六五陰陽相應。故遇此卦者,有亨道也。我,二也。童蒙,幼稚而矇昧,謂五也。筮者明,則人當求我而其亨在人。筮者暗,則我當求人而亨在我。人求我者,當視其可否而應之。我求人者,當致其精一而扣之。而明者之養蒙,與蒙者之自養,又皆利於以正也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蒙,亨,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利貞。蒙有開發之理,亨之義也。卦才時中,乃致亨之道。六五為蒙之主,而九二發蒙者也。我謂二也,二非蒙主。五既順巽於二,二乃發蒙者也,故主二而言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」。五居尊位,有柔順之德,而方在童蒙,與二為正應,而中德又同,能用二之道,以發其蒙也。二以剛中之德在下為君所信嚮,當以道自守,待君至誠,求已而後應之,則能用其道,匪我求於童蒙,乃童蒙來求於我也。筮,占決也。初筮告,謂至誠一意以求已則告之,再三則瀆慢矣,故不告也。發蒙之道,利以貞正,又二雖剛中,然居陰,故宜有戒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蒙卦艮上坎下,为离宫四世卦。蒙即蒙昧,主回还往复,疑惑不前,多忧愁过失,乃是凶卦。
䷮ 困。亨,貞,大人吉,無咎,有言不信。困卦。通达,正固,大人吉祥,没有灾难。说了话没有人相信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☱☵坎下兌上。困:亨。困必通也。處窮而不能自通者,小人也。貞,大人吉,無咎。處困而得「無咎」,吉乃免也。有言不信。[疏]正義曰:「困」者,窮厄委頓之名,道窮力竭,不能自濟,故名為「困」。亨者,卦德也。小人遭困,則「窮斯濫矣」。君子遇之,則不改其操。君子處困而不失,其自通之道,故曰「困,亨」也。[疏]正義曰:處困而能自通,必是履正體大之人,能濟於困,然後得吉而「無咎」,故曰:「貞,大人吉,無咎」也。[疏]正義曰:處困求濟,在於正身脩德。若巧言能辭,人所不信,則其道彌窮,故誡之以「有言不信」也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泽上无水,受困穷之;万物不生,修德静守。得此卦者,陷入困境,事事不如意,宜坚守正道,等待时机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坎下,兌上。 困:亨,貞,大人吉,無咎,有言不信。困者,窮而不能自振之義。坎剛,爲兌柔所掩,九二,爲二陰所掩,四五,爲上六所掩,所以爲困。坎險、兌說,處險而說,是身雖困而道則亨也。二五剛中,又有大人之象,佔者處困能亨,則得其正矣。非大人其孰能之?故曰貞。又曰大人者,明不正之小人不能當也。有言不信,又戒以當務晦默,不可尚口,益取困窮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困,亨,貞,大人吉,无咎。有言不信。如卦之才,則困而能亨,且得貞正,乃大人處困之道也,故能吉而无咎。大人處困,不唯其道自吉,樂天安命乃不失其吉也。況隨時善處,復有裕乎,有言不信,當困而言,人誰信之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困卦兑上坎下,为兑宫初世卦。此卦君子受困于小人,阳为阴蔽,大人则吉而无咎。所闻之言没有诚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