䷟ 恒。亨,無咎,利貞,利有攸往。恒卦。通达,没有灾难,适宜正固。适宜有所前往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☳☴巽下震上。恆:亨,無咎,利貞。恆而亨,以濟三事也。恆之為道,亨乃「無咎」也。恆通無咎,乃利正也。利有攸往。各得所恆,修其常道,終則有始,往而無違,故「利有攸往」也。[疏]「恆亨」至「利貞」。○正義曰:恆,久也。恆久之道,所貴變通。必須變通隨時,方可長久。能久能通,乃「無咎」也。恆通無咎,然後利以行正,故曰「恆亨無咎利貞」也。○注「三事」。○正義曰:褚氏雲:「三事,謂無咎、利貞、利有攸往。」莊氏雲:「三事者,無咎一也,利二也,貞三也。」周氏雲:「三事者,一亨也,二無咎也,三利貞也。」《注》不明數,故先儒各以意說。竊謂《注》雲「恆而亨以濟三事」者,明用此恆亨,濟彼三事,無疑「亨」字在三事之外,而此《注》雲「恆字為道,亨乃無咎。恆通無咎,乃利正也」。又注《彖》曰:「道得所久,則常通無咎而利正也」。此解皆以利正相將為一事,分以為二,恐非《注》旨。驗此《注》雲「恆之為道,亨乃無咎」,此以「恆亨」濟「無咎」也。又云:「恆通無咎,乃利正也。」此以「恆亨」濟「利貞」也。下注「利有攸往」雲:「各得所恆,修其常道,終則有始,往而無違,故『利有攸往』。」此以「恆亨」濟「利有攸往」也。觀文驗《注》,褚氏為長。[疏]正義曰:得其常道,何往不利,故曰「利有攸往」也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经常恒久,长久不变;君子以利,不易其方。得此卦者,须立身正道,坚守不易,持续努力,必能亨通。缺少毅力,朝三暮四者则不会成功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巽下,震上。 恆:亨,無咎,利貞,利有攸往。恆,常久也。爲卦震剛在上,巽柔在下,震雷巽風,二物相與,巽順震動,爲巽而動。二體六爻,陰陽相應。四者皆理之常,故爲恆。其佔爲能久於其道,則亨而無咎。然又必利於守貞,則乃爲得所常久之道,而利有所往也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恒,亨,无咎;利貞,有攸往。恒者,常久也。恒之道可以亨通,恒而能亨,乃无咎也。恒而不可以亨,非可恒之道也,為有咎矣。如君子之恒於善,可恒之道也;小人恒於惡,失可恒之道也。恒所以能亨,由貞正也,故云利貞。夫所謂恒,謂可恒久之道,非守一隅而不知變也,故利於有往。唯其有往,故能恒也,一定則不能常矣。又常久之道,何往不利?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恒卦震上巽下,为震宫三世卦。恒卦的意思就是要坚持、恒定、有恒心,这样才能获得亨通。
䷄ 需。有孚,光亨,貞吉。利涉大川。需卦。有诚信,光明通达,正固吉祥。适宜渡过大河。 「魏·王弼等疏唐·孔颖达·周易正義·」 乾下坎上。需:有孚,光亨貞吉,利涉大川。[疏]正義曰:「此需卦系辭也。「需」者,待也。物初蒙稚,待養而成,無信即不立,所待唯信也,故云「需有孚」,言《需》之為體,唯有信也。「光亨貞吉」者,若能有信,即需道光明物得亨通,於正則吉,故云「光亨貞吉」也。「利涉大川」者,以剛健而進,即不患於險,乾德乃亨,故云「利涉大川」。 「宋·邵雍·梅花易數·」 坎陷当前,遇阻不进;大器晚成,收成在后。得此卦者,时机尚未成熟,需要耐心等待,急进反会见凶。 「宋·朱熹·周易本義·」 乾下,坎上。需:有孚,光亨,貞吉,利涉大川。需,待也。以乾遇坎,乾健坎險,以剛遇險,而不遽進以陷於險,待之義也。孚,信之在中者也。其卦九五以坎體中實,陽剛中正而居尊位,爲有孚得正之象。坎水在前,乾健臨之,將涉水而不輕進之象。故佔者爲有所待,而能有信,則光亨矣。若又得正,則吉,而利涉大川。正固無所不利,而涉川尤貴於能待,則不欲速而犯難也。 「北宋·程颐·校·楊時·伊川易傳·周易程氏传·」 需:有孚,光亨,貞吉,利涉大川。需者,須待也。以二體言之,乾之剛健上進而遇險未能進也,故為需待之義。以卦才言之,五居君位,為需之主,有剛健中正之德而誠信充實於中。中實有孚也,有孚則光明,而能亨通、得貞正而吉也。以此而需,何所不濟?雖險无難矣,故利涉大川也。凡貞吉有既正且吉者,有得正則吉者,當辯也。 「明·佚名·断易天机·」 需卦坎上乾下,为坤宫游魂卦。需为踌躇、期待,虽然刚强,但前面有险阻,应当等待,涉大川则利。